13日,包括人民日報、財新周刊等在內的國內十余家權威媒體對集團董事長趙思儉進行了聯合采訪,期望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能夠了解更多有關開元走出去的成功事跡,也希望通過主流媒體、網站,讓更多的聽眾、觀眾還有企業能夠透過開元,熟悉“走出去”,參與“走出去”。
應各大媒體要求,趙董事長首先對老撾鉀鹽項目進行了簡要介紹。趙總指出,作為全世界稀缺礦產資源,鉀資源具有絕對的集中分布性和壟斷性,老撾鉀鹽項目是在國家供需極度不均衡的情況下,在國家“走出去”戰略號召下,適時打造的老撾典范工程,受到了老撾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2011年開工,2014年全面建成,截止目前,一期50萬噸已全面達產。按照國內鉀肥發展三個“三分之一”戰略部署,近60%產量反哺回國,也是迄今為止,境外中資鉀肥生產“走出去、運回來”最為成功的企業。
同時,趙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老撾鉀鹽項目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不乏公司上下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也有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協助,有前行者的成功和失敗經驗,更有合作單位的關注和扶持。一路走來,老撾鉀鹽項目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這些都與開元人的堅持分不開,不輕言放棄,更不輕易認輸,才能成就讓業界為之矚目的“開元速度”。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老撾項目也將享受到極大便利,將迅速提升老撾項目產品在周邊目標市場的競爭優勢,項目發展也將會更加日新月異。
人民日報記者表示,老撾鉀鹽項目是迄今為止老撾在建中資鉀肥項目中的翹楚,一直也為業界所津津樂道。開元著實為“走出去”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奠定了國內企業走出去的信心和決心,其表率作用不可置否。
證券日報記者認為,開元作為全國民營農資流通龍頭企業,其行業和社會地位不僅僅在于公司穩健的經營和快速的發展,更在于企業敢為人先,永不言敗的精神和文化,這是行業內外很多企業都需要學習的最為寶貴的經驗。
銀監會、國開行代表出席專訪。